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193篇
地质学   859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洋  王典  刘财  刘殿秘  张鹏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4):1177-1187
不连续地质体(如断层)的自动检测一直以来都是叠后地震数据解释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在三维情况中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边缘检测和相干算法都对随机噪声很敏感,随机噪声衰减是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的另一个主要问题.针对构造保护去噪和断层检测问题,本文基于非平稳相似性系数完善一种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并且提出一种自动断层检测方法,形成了一套匹配的处理技术.该构造导向滤波既能够有效地衰减随机噪声又可以很好地保护地震资料中的断层等信息不被破坏,增强地震剖面中弯曲、倾斜同相轴的连续性.根据地震数据局部倾角走向,利用相邻道构建当前地震道的预测,通过预测道的叠加得到参考道,计算预测道与参考道之间的非平稳相似性系数可以设计出数据驱动的加权中值滤波.另一方面,预测道与原始道之间的非平稳相似性系数能够用于带有断层指示性的相干分析.这两种方法都基于构造预测和非平稳相似性系数,但是使用不同的调节参数和处理方案.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构造导向滤波和断层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珠江口海域滨海断裂带的地震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珠江口外海陆地震联测数据,探测到滨海断裂带在担杆岛外12 km处发育,断裂带主体倾向东南、宽约20 km,沉积层在断裂带内迅速增厚引起陆上固定地震台站的Pg震相在对应断裂带位置的走时明显滞后.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正演拟合,获得了滨海断裂带两侧由浅至深的纵波速度结构模型,断裂带内部沉积层速度为1.8~3.5 km/s,上地壳速度5.2~6.1 km/s,下地壳速度为6.3~6.6 km/s,莫霍面的埋深由滨海断裂带陆侧的29 km抬升至其海侧的27 km.滨海断裂带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明显不同,证实了该断裂带是华南陆区正常型陆壳与南海减薄型陆壳分界断裂的性质.在华南沿海和海陆过渡带的下地壳顶部探测到厚约3 km、层速度为5.5~5.9 km/s的低速层,往海域逐渐减薄尖灭.壳内低速层是地壳中的力学软弱带,与近似正交的NEE向滨海断裂带和NW向断裂带共同组构成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孕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3.
分布于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具有高孔隙度的特征.该特点造成了其弹性波速度与结晶岩石和沉积岩存在明显的差异.确定断层岩的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和矿物组成的关系对于利用地震资料探测深部断层和测井资料的解释至关重要.在10~600 MPa条件下,本文对地震断层岩的纵波波速(Vp)和总孔隙度(φt)进行了测量,并深入分析了Vp与孔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600 MPa的压力范围内,Vp(p)随着压力的增高呈现对数增加,其增长率随着压力的上升而逐渐减小,遵从∂Vp(p)/∂p=av/p的变化规律.断层岩中的孔隙度随着压力的增高呈对数减小.与传统的认识不同,实验发现在压力高达600 MPa以上,大多数断层岩中仍然可以残留可观的孔隙量.分析显示Vp与总孔隙度及总粘土含量呈负线性相关.该发现有助于认识深部流体的活动通道特征,有助于理解断层带中存在大量粘土矿物、断层带内的物质可被大量带出、围陷波的形成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4.
Cost reduction in seismic reconnaissance is an issue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nd can principally be achieved by sparse acquisition. To address the adherent decrease in signal/noise ratio, the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We reduced the data density of an existing 3D dataset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processing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method leads in all cases to an improvement of the signal/noise ratio. The most distinct improvement can be seen in the low fold regions. The improvement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midpoint aperture, and there is a tradeoff between reflector continuity and horizontal resolution. If small scale targets are to be imaged, a small aperture size is necessary, which may be far below the Fresnel zone for a specific reflector. The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the data density leads in our case to an irrecoverable information loss.  相似文献   
995.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其破裂样式具有分段性和多样性,反映了局部构造应力的差异。达日地区作为典型的活动构造区,是研究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响应的理想场所。因此,文中采用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了该地区的水系网络和亚流域盆地参数,计算了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和积分值(HI值),讨论了其构造活动性及地貌响应的关系。区内黄河的6个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亚流域盆地均处于地貌演化阶段的"壮年期",其演化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同步性,反映了区域性构造隆升或沉降作用的总体结果。而且,区内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分布特征表明,HI低值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范围相一致,反映了局部不同构造沉降和侵蚀作用的结果;HI高值则主要出现在达日地震地表破裂带由NWW向NW转向的部位,以及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分布的地方,也很好地反映了局部构造作用的变化和地层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Ⅰ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07次不同断层性质、不同震型、不同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的Ms与mb标度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Ms=1 17mb-0 41。进一步分析发现:mb相同时,走滑断层地震的Ms大于倾滑断层地震的Ms;多震型地震的Ms大于孤立型地震的Ms。使用Ms与mb的这种关系,得到一种快速判定地震震型的方法,即对于走滑断层引起的地震,若Ms-1 17mb+0 16>0,则地震序列多数为多震型,再次发生较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倾滑断层引起的地震,若Ms-1 17mb+0 66<0,则地震为孤立型的可能性较大,再次发生较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8.
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后,不同作者根据地震波和/或GPS观测,提出了不同的断层错动模型.在利用同震位移观测资料反演断层滑动模型时,由于使用半无限空间均匀介质模型或半无限空间分层介质模型,一般只能利用近场位移GPS观测约束,无法利用远场资料,这些模型有时差别颇大,如何区别这些模型的优劣是一个仍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等效体力有限元方法,在考虑地球球形和分层的条件下,对四个不同作者提供的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全球同震位移.由于采用了球形模型,所以不仅可以把四个模型的近场位移计算结果与GPS数据进行对比,而且可以把远场位移计算结果与GPS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垂直位移对断层滑动模型的依赖性小于水平位移.四个模型计算的近场位移与GPS位移符合程度均较好,但是四个模型计算的远场位移与GPS位移符合情况有很大不同,其中Chlieh等(2007)模型在近场与远场符合程度均很好,是四个模型中最好的.另外还探讨了断层反演数据资料、断层几何模型以及地球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于特大地震,全球同震位移观测与计算值吻合程度的好坏是衡量断层滑动模型的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9.
The Kibyra Fault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vidence ab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NE–SW-striking left-lateral Burdur-Fethiye Fault Zone in the south-western Anatolia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is a shear regime, named the Burdur-Fethiye Shear Zone, dominated by normal and left-lateral oblique normal faults in this region.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cities lie on this zone and many of them have been damaged by ancient earthquakes. One of these ancient cities is the ancient city of Kibyra. Most of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e Kibyra Fault depending on the damage in the city. However, the closest fault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city and the earthquake damage was most likely caused by ground shaking. In this study, the existence of the supposed Kibyra Fault is discussed by integrating field studies, geological maps, trench dat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conclusion,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re is no evidence directly indicating a 35-km-long left-lateral fault in this reg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xistence of the Kibyra Fault,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active fault studies and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active faults for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00.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活动断裂最新错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文中选定郯庐断裂带泗洪县重岗山—王迁段,开挖大型探槽,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分析其活动期次和特性。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第四纪以来曾发生强烈的挤压逆冲活动,在重岗山表现为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向西高角度逆冲于晚更新世黄褐色黏土之上,在王迁则表现为黄白色上新世砂岩向西逆覆于晚第四纪沉积之上,且存在部分张裂现象。通过14C测年分析,得到重岗山—王迁段的2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依次为(11 755±45)~(10 525±45)a BP与(10 135±50)a BP。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逆冲活动强烈,而且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